本帖最后由 混子曰 于 2019-7-19 17:09 编辑
第十一章 战争
危机纪元205年。。。。
注:以下内容,括号内部分为引用原文。
(增援未来特遣一队指挥官章北海报到。章北海敬礼说。)
(在亚洲舰队司令官的背后,灿烂的星河浩荡流过。木星轨道上的舰队司令部时刻处于旋转状态,以产生人工重力。章北海发现,这里的室内照明都比较暗,窗子却很宽大,似乎尽力使内部环境与外部的太空融为一体。)
‘该死,为什么舰队的总司令部跑到木星轨道上来了,这和最初设想的防御大相径庭’章北海心里暗自骂道。
(章北海说:首长,我们现在是一切都要学习的新战士。司令官微笑着摇摇头,不要这么说,这里的一切你们都能学会,而你们所具有的某些素质,我们是永远学不到的,这也是现在苏醒你们的原因。中国太空军司令员常伟思将军托我向您问好。章北海这话触动了司令官心中的什么东西,他转身面对着窗外的星河,仿佛在眺望时间长河的上游。他是一名卓越的将帅,是亚洲舰队的奠基人之一,现在的太空战略,仍然在他两个世纪前创立的框架之内,真希望他能看到今天。今天的成就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梦想。)
章北海这样想着,心里悲痛到了极点。常伟思将军终究没有明白自己所提出的地球防御理论的核心在哪里。将舰队的总指挥部设在木星,看起来可以随时使用木星的氢燃料,是个好点子。但关键问题在于将舰队指挥部设置在过于远离地球的地方,那么舰队就失去了随时增援地球的能力。
三体舰队不需要一颗行星一颗行星的攻城略地,他们的目标就是直捣黄龙,直接攻击地球,而等到人类舰队回援的时候,地球早已经陷落。
因此行星防御的核心是地球,将地球作为一点要塞,展开依据地球为中心的球空间防御理念才是章北海内心中的策略。
而由于地球的海水中存储有大量的氘,所以应该在地球上广泛建立起可以高效提取海水中的氢燃料的工厂,以便供给人类对防御系统的能源需求。而不是舍近求远的去木星提取燃料。
人类的技术有限,战斗力也有限,如果把战舰布置在过于宽广的范围内,便无法展开有效的防御。电磁轨道炮、激光炮,这些威力再大,其射程也过于有限,这使得三体舰队面对人类这样落后的动能攻击武器,完全可以站在远远的地方,避而不接。从别的方向绕过人类舰队,直扑地球。
当然,这只是乐观估计,章北海自己在几百年前同光球的谈话中了解到,三体舰队具有大量的可以抵挡人类动能武器攻击的防御材料,因此人类已有的武器可能更像痒痒挠一样,根本不可能对三体舰队造成任何伤害。
因此人类想赢,关键在于一个“耗”字。
认清形势,在这场末日之战中,能源并不是问题。即便人类有能力封锁木星,那么三体舰队同样可以从土星,天王星,海王星提取燃料。况且三体人具有反物质收集能力,因此控制像木星这样的燃料预源毫无意义。
可惜常伟思将军将这场战争当做了二战。
他还想当然的把氢燃料库当做了油田,把自己当做了苏军,把三体当做了德军,以为牢牢控制住高加索油田,就能遏制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脚步。
错了!
全错了!
在章北海脑海中,末日之战应该是这样打的:
将地球的工业设施建设到深层地下,同时设置大的地下舰队基地。
舰队不能悬停在轨道上,不然就是活靶子,在敌军全面进攻时,必须将舰队收回深层地下的基地,避其锋芒。
当敌军暂时撤退或者分神时地下的舰队倾巢而出,游荡攻击敌舰,当敌舰集中火力时,再躲回地下基地,采取游击战术,因为人类的舰队不具有正面抗衡三体的能力。
同时,依靠地球海水中的氢燃料供给人类系统运作,而遥远的木星只得放弃。
就可预测情形来看,三体人不具备瞬间毁灭行星的能力,或者说三体人要的是地球,所以不会选择直接毁灭地球。抓住这个弱点,以地球为要塞和三体人打消耗战,三体人的舰队数量有限,而地球人依据本土优势可以不断补充军舰数量,只要耗死第一波三体舰队,人类便还有希望。
可惜,现在一切都错了,人类把要塞消耗战变成了大范围内的阵地战。
人类必输无疑!
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,这200年的回光返照,给了人类一个错觉:人类舰队可以正面对抗三体舰队。 |